當前位置 >
職場階梯
> 正文
閑人愁多,懶人病多,忙人樂多
www.modbayan.com
閱讀數:319
來源|詩詞天地(ID: shicitiandi)
作者|詩詞君
機械長期閑置便容易生銹損壞,人生也是如此,荒廢久了,人也就廢了。正如網上所說: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法,就是讓他一直閑著。閑著閑著,人就失去了動力,容易滋生惡習、懶惰成性,足以毀掉一個正常的人。忙碌讓我們感覺自己是真正的活著,而太閑則容易讓我們陷入無邊的焦慮和恐慌。這個世界上最痛苦的不是忙不完的事,而是閑太久的那種茫然、惶恐與無助的感覺。正如羅曼·羅蘭所說:“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,而是無聊!人一旦太閑,無所事事,便容易胡思亂想、自怨自艾、患得患失,閑出了壞情緒,丟掉了好脾氣。人一旦太閑,渾渾噩噩,便容易安于現狀、不思進取、憊懶成性,閑出了壞毛病,丟掉了好習慣。俗話說“無事則生非”,人生的很多煩惱和痛苦,都是因為太閑!就像楊絳先生所說:“你當下最大的問題,就是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!如果說,閑是對心靈的折磨,那么懶,則是對身體的損耗。生活中不難發現,那些懶惰成性的人,往往都是一副無精打采、萎靡不振的模樣,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安逸的生活,身體與精神都已頹廢太久。就像溫室里的花朵,再燦爛也經不起半點風雨;而田間地頭的小草,風雨越大反而長得越旺盛。曾經看過一篇新聞,23歲的年輕人楊鎖,因為從小被嬌生慣養而懶惰成性,父母去世后,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,最后活活餓死在家中。“楊鎖8歲時,父母出門時還把他用擔子挑著,不讓他走路!“楊鎖有時也試著干活,他父母看見后就說,你到一邊玩兒吧,別累著了!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,楊鎖早已經沉溺于舒適安逸的生活,寧愿餓死家中也不愿干半點活。正所謂“物極必反”,長時間不做事的人,不僅得不到自認為的那種輕松,反而會陷入深深的恐懼和迷茫之中。活著,就應該給自己一點事做,將時間花在有價值的地方,給生活加加油,給人生充充電,生活才會更有意義。“生活一向很平常,騎車畫畫寫文章。養生就靠一個字:忙!每天有事可做,生活才有滋味,無所事事只會催生煩惱。齊白石大師一生筆耕不輟,在70歲時仍然堅持每天作畫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,90歲仍然忙碌在田間,他說雜交水稻讓他沒時間變老。在今年疫情中挺身而出的鐘南山院士,84歲仍然堅持運動,總是精神矍鑠、邏輯思維清晰,說話鏗鏘有力......人只有忙起來,才不會給煩惱留下縫隙;學會在忙碌中豐富自己,人生才有意義。雖然我們無法延長人生的長度,但卻可以用忙碌來拓寬它的寬度。就像作家北野武所說:“雖然辛苦,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!閑下來的時間里,給自己找點事做,讓自己忙起來吧:讀書、寫字、種花、養鳥、運動、釣魚......沈從文先生說:“我的人生最怕的就是閑,閑會失去生活的意義!讓自己忙起來,人生才有目標和方向,日子才能過得有滋有味。余生不長,安排好自己的時間,把每一天都過得精彩紛呈,才算得上不負此生。
本文關鍵字:閑人,懶人,忙人
相關文章
【免責聲明:本站所發表的文章,除特別注明原創外,大部分來源于各相關媒體或者網絡,內容僅供參閱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如有不符合事實,或影響到您利益的文章,請及時告知,本站立即刪除。謝謝監督!